三国时期魏蜀吴三方占州郡地图(三国地图精确到郡高清全图)

巴贝网 游戏攻略 2024年06月03日 169

三国地图精确到郡高清全图

汉中都督区(汉中都督治理范围是汉中郡与武都郡,这里是蜀汉国防的重中之重,也是北伐曹魏的基地,但末期,汉中都督驻地似乎移到了汉寿,不知为何)

三国时期魏蜀吴三方占州郡地图(三国地图精确到郡高清全图)

一是因为边界很多依山川行便,十分流畅,上*郡南部那个小勾勾参考了大佬河山长水的画法(ps:为什么这样画的历史依据我没找到)。

(PS:底图是历史地图吧的大佬阿东堂主分享的,超美观的投影和山体阴影。另外一个做底图的“陈羡”大佬的底图也很棒)

灭亡公孙氏后,高句丽多次侵扰辽地。公元244、245年,曹魏毌丘俭两次对高句丽发动灭国战争,效果显著,高句丽一百多年抬不起头。但由于中原很快陷入大乱,高句丽还是留了一丝火种。公元404年,玄菟郡终归高句丽。

季汉(221年—263年)立国四十余年,立国后经历了失荆州、伐吴、取南中、伐魏等大事件,领土变化较大,但是不管什么时候,四川盆地始终是汉政权的统治核心,262年入蜀地的门户一开,阿斗马上就跪了(即使姜维继续抵抗,也很难持久)。蜀汉的统治范围大致就是两汉时期的益州部。由于兴汉灭贼的立国理念、治下民族复杂、地理位置闭塞,军事行动是季汉历史中的重要组成,因此,季汉也和魏吴一样,在四疆设立了都督区。

三国时期魏蜀吴三方占州郡地图

庲(lai)降都督区,四川盆地以南的国土,少数民族众多,诸葛南征后设庲降都督,成为重要的兵源地。蜀汉对当地以“粗”而治,因俗而治。

二是标出了曹操安置在并州的匈奴部落,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数民族内迁的趋势。我原打算把五胡的内迁地带都标注出来,但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作图文件废了emmm

有一段时间沉迷于三国实力的对比(个人偏薯粉)。国家实力主要看人口和军队,不过有一天突发奇想,郡县是中国长期通用的地方制度,而且一定程度上代表着*对地方的统治能力,能不能通过对比三国的郡县数量,来判断他们的实力差距呢?

此时的幽州,鸡脖子极为突出,个人认为此时的辽西走廊在各个时期的地图中最为美观,颇有坐山望海、衔远俾方之态。整个幽州北境大致是以东汉内长城为界的,整体依山凭势、平滑美观,结合曹魏整体疆域,这一段疆界就如奥匈帝国的达尔马提亚海岸一样,有画龙点睛的作用。

然后就动手了,描的谭图,摸鱼摸了两年多才粗成,有错漏,线条也不美观,想改的时候电脑有问题了,做图文件全丢,只剩下一张图了

东汉时期州郡划分地图

高句俪县和玄菟(tu,二声)郡的变迁也耐人寻味。玄菟郡原是灭卫满朝鲜后新设置的四郡中最大的一个,但随着高句丽族的发展和*,玄菟郡不断被蚕食,不断内迁。我们下图中的是第四玄菟郡,这也是这个郡在中原王朝手上的最后形态。

幽州的燕地有六郡一国,辽地+朝鲜有五郡,合十一郡一国66县。但很明显,作为幽州地理中心的辽地县数较少,县治主要沿辽河和沿海平原分布;幽州真正的人口中心还是在燕地。按幽州州治与燕国国都同居一廓,十分神奇。不过此时大部分的封王是不前往地方就国的,因此也不算啥大事。

但此时的并州比起前后世还是有很大不同。比起两汉,并州已经大大内缩了,下图为两汉的并州,图中蓝框是曹魏并州的范围。由于鲜卑和羌胡的发展,以及气候的恶化,五原、定襄、上郡、云中、朔方等郡都被放弃了,雁门、西河等郡缩小,吕布喜提外国国籍。

流量不够,慢慢更新。想先看的朋友百度云下载一下【超级会员V1】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:三国州郡县治分布

冀州是曹魏最富庶、人口最多的州,有十郡三封国,县数量也达到了120个,县数为各州之冠。西晋初年,冀州的魏郡、广平郡和馆陶郡改属司州,但人口仍有320000户(约190万人),比马上要灭亡的蜀汉政权能统计到的人口(100万左右)还多,略低于东吴的200~300万。如果算上被割走的三郡,一州敌一国不是虚言。